振动的强弱用振动量来衡量,振动量可以是振动体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2、自由振动:一般是指力学体系在经历某一初始扰动(位置或速度的变化)后,不再受外界力的激励和干扰的情形下所发生的振动。
3、受迫振动:是指在外来力函数的激励下而产生的振动。
4、自激振动:是指由振动体自身所激励的振动。
5、激励:引起系统运动的力作用或扰动。
6、响应:所有力作用于系统上产生的运动。
7、振幅:表示物体动态运动或振动的幅度,它是机械振动强度和能量水平的标志,也是机器振动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判机器运转状态优劣的主要指标。表述振动幅值的大小通常采用振动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值为度量单位。
8、振动位移:常用峰峰值表示,单位一般为μm,速度常用有效值表示,也成为振动烈度,单位一般为mm/s,加速度常用峰值表示,单位一般为:m/s^2。振幅的量值可以表示为峰峰值(pp)、单峰值(p)、有效值(rms)或平均值(ap)。
9、峰峰值:整个振动历程的zui大值,即正峰与负峰之间的差值。
10、单峰值:振动加速度的量值是单峰值,正峰或负峰的zui大值,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或米/秒平方[m/s2],1[g] = 9.81[m/s2]。
11、有效值:振动速度的量值为有效值,均方根值,单位是毫米/秒[mm/s]或英寸/秒[ips]。
12、峰峰值、单峰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只有在纯正弦波(如简谐振动)的情况下,单峰值等于峰峰值的1/2,有效值等于单峰值的0.707倍,平均值等于单峰值的0.637倍;平均值在振动测量中很少使用。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峰峰值=2×单峰值=2×21/2×有效值。
[在低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位移成正比;在中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速度成正比;在高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加速度成正比。因为频率低意味着振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过程时间长,速度、加速度的数值相对较小且变化量更小,因此振动位移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出振动强度的大小;而频率高,意味着振动次数多、过程短,速度、尤其是加速度的数值及变化量大,因此振动强度与振动加速度成正比。 也可以认为,振动位移具体地反映了间隙的大小,振动速度反映了能量的大小,振动加速度反映了冲击力的大小。
大型旋转机械的振动用振动位移的峰峰值[μm]表示,用装在轴承上的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来测量转子轴颈的振动;一般转动设备的振动用振动速度的有效值[mm/s]表示,用手持式或装在设备壳体上靠近轴承处的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或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如今主要是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齿轮和滚动轴承的振动用振动加速度的单峰值[g]表示,用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