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在高速的回转状态下会产生惯性力,这种惯性力与转子平面相垂直。如果转子存在不平衡量,当转子旋转时,转子的不平衡量将产生一个离心力。随着转速升高,离心力也逐渐变大。离心力通过轴承传达到机器上,引起整个机器的振动,产生噪音,加速轴承的磨损,降低机器的寿命,甚至使机器控制失灵,发生严重事故。所谓转子动不平衡,是指由于转子质量分布不均匀,致使其中心惯性主轴与回转轴线不重合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平衡。离心惯性力的合力F的方向随转子的回转而周期性变化,其大小与转子的偏心质量m、偏心距e及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meω2。所以降低电动机转子不平衡,除了提高转子的精度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转子进行不平衡校正,实质是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使转子在转动时的离心力达到平衡。1引起转子不平衡的原因1.1设计问题1)转子旋转体几何形状设计不对称,对称轴不在旋转轴线上;2)在转子内部或外部有粗糙表面,质量分布不匀;3)零件在转轴上的配合面粗糙,配合公差不合适,产生径向或轴向摆动。配合过松时,高转速下转子内孔扩大造成偏心;4)轴上转动部件未对称安装,且有配合间隙;5)转子安装不紧固,存在配合松动。1.2材料缺陷1)转子铸件有气孔,造成材料内部组织不均匀,材料厚薄不一致,质量不对称;2)材料较差,易于磨损、变形造成质量分布不均。1.3加工与装配误差1)焊接和浇铸上的造型缺陷;2)切削中的切削误差;3)在装配时配合误差的累积,引起重心偏移;4)材料热处理不符合条件要求,或残余应力未消除引起加工和焊接时扭曲变形,使转子永久性变形;5)配合零件不一致造成质量不对称;6)未进行找平找正,联轴器不对中,平行不对中相当于对转子加了一个不平衡负荷。由于由以上原因引起转子某种程度的不平衡,可以认为是分布在转子上的所有的和集中在“重点”上的一个矢量,因此动平衡技术就是在其相对应的位置处通过加重或去重来平衡质量分布。2转子动平衡工艺设计要求根据电动机转子的结构特点,可将其看做为刚性转子。对于刚性转子的任意不平衡量的分布,只要取两个校正面进行动平衡校正,就能将转子的剩余不平衡量校正到小于或等于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 |